在中国,每年经院前急救系统接诊的院外心搏骤停者高达100万人,存活出院率仅为1.2%。
淮北矿工总医院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身着“红色马甲”,不论酷暑严冬,抓住一切机会,利用自己休息时间,走出医院,去往各个角落,给各式各样的人科普急救常识——在校大学生、企业职员、矿场工人、乡村医生和公务执法等都曾是他们的“学生”。他们就是淮北矿工总医院“润心志愿者服务队”。
他们不仅是急救医护,更是急救知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2023 年,全队55人组织开展志愿科普41场,覆盖了淮北市18个镇、17个街道、60多个乡镇和社区,直接受益人群超2万人次。
急救在身边,编织健康“安全网
2019年4月,在华润健康党群工作部组织号召下,淮北矿工总医院“润心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润心志愿者服务队的发起人是赵玉文副院长,“通过 CPR(心肺复苏术)培训的科普,只要能多挽救一位患者,我们跑多少路都值得!”
赵院长也是医院急救科普工作的发起人,在其援藏期间,也坚持将急救知识带到了藏区,面向对口帮扶的医院医护和百姓, 分别开展了多场“健康大讲堂”“急救大讲堂”等专项培训。回忆医院“润心志愿者服务队”初建历程,他说道“2012年,我任医院急救科主任,那时候我们开始会经常自发的在科室里组织做点课件,然后联系社区、学校、矿厂,周末去 讲急救知识。作为医生,在急救中,每每遇到由于院前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不仅感 到非常惋惜,也有很强的无力感、挫败感。急救的黄金4分钟,是需要让更多普通百姓参与进来的,能够第一时间反应并使用正确急救技能,挽救更多生命。”
健康科普千家惠,急救知识入民心。淮北矿工总医院不仅对区域内基层医疗骨干医护人员组织集中急救技能培训外,更重视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全面提高百姓自救互救能力。润心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开展“急救课堂、救在身边”等公益志愿者项目,发挥专业优势,以学校、企业、公安和消防干警为首要培训对象,通过重点人群的示范引领,不断促使公众主动投入急救学习中,逐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社会急救氛围。“我们这培训效果不错,成立以来也做了过千场了。学院反馈我们的医护人员讲的内容,他们能记住,互动多、趣味性也强。那些较远的学校和单位知道我们这个项目之后,还会专门邀请我们去讲课。我们的讲师专业性强,急救讲师大多具备美国心脏协会BLS国际认证,能根据学员的需求,设计有效复训和考核。”赵玉文自豪地说。
急救创品牌,让医学有温度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医疗知识和健康信息的获取。润心志愿者服务队将急救科普进行创新,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精准化定制内容。赵玉文介绍说,“每次科普培训前,我们都会收集近期的新闻案例,通过众所周知的事件,开始我们的健康话题,引发共鸣,让科普接地气、有温度。基本上60分钟的培训,我们都会先培训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法,后面的时间我们会针对受训者实际需求来开设健康课程,面对老年人群会增加慢性病的管理、矿区工人我们会增加外伤救治知识,少年儿童会增加防范淹溺、火灾现场自救等。”
淮北矿工总医院润心志愿者服务队在不断探索“讲出华润风格特色的科普”,不仅是传递知识,更要手把手的教会了,每堂培训中都有边讲解边示范,现场组织双人配合操作,逐一指导学员练习,规范动作操作。讲课医护人员还会根据学习情况和意愿,强化培训。同时,每一场培训后,拍摄操作视频,在学员的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发布,以便反复学习。赵玉文说“只有激发百姓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想学,才是健康科普传播成功的关键问题”。
科普入人心,打造润心科普名片
淮北矿工总医院不断将急救科普融入医院运营全过程,与润心患者服务体系相结合,并建立起了“公众现场急救、院前医疗急救、院内医疗急救”三环联动的综合性急救体系。急救科普也逐渐成为了医院文化中的一部分,参与科普宣传工作的医生队伍越发壮大。很多医护人员在医院的号召下主动的应用自媒体平台,扩大健康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 力。目前,淮北矿工总医院医护累计发布了数百篇科普文章和视频,急诊科刘虎医生也获得了华润健康首届润心科普十大品牌医生荣誉称号。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对于淮北矿工总医院来说做科普已经不再是责任,更是一种习惯。说到这一工作的未来,赵玉文信心满满,科普工作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核心,我们要继续做深、做广,建立起支持科普、倡导健康普及的工作机制。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贡献华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