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上午,两位患者家属专程将一面鲜红的锦旗和一封近千字的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至阜新矿总医院。
随后,患者家属袁女士讲述了发生在她身边的感人故事……
原来,患者家属要感谢的是阜新矿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崔贵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
7月11日,袁女士68岁的老父亲因肺部恶性肿瘤前往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疗,患者合并多种肺部基础疾病,崔贵主任在了解了患者的病情之后,要求患者术前每天必须完成爬楼梯、慢跑、深呼吸锻炼计划,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尝试几次后,患者觉得很累,不愿坚持,经常偷懒儿,家属怎么也劝不动。崔主任得知后,特意安排一名医生监督患者并陪跑,经过一周的训练,患者最终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了这次手术。
术中,因患者胸腔粘连特别严重,崔贵主任与家属商议调整原计划的微创手术,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手术风险与手术难度,家属考虑再三,同意了崔主任的建议。
手术历时5个半小时,当手术室的大门被打开的瞬间,他们看到了最信赖的崔贵主任走了出来。“手术非常成功!”崔主任说,那一刻,患者家属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对于68岁的老人来说,术后修复是个持久战,看着同一天手术的病友都纷纷出院了,自己的病还没康复,袁女士的父亲便开始烦躁和焦虑起来,这一切都被崔贵主任看在眼里。
为了增强患者信心,在其住院的60多天里,崔主任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袁女士说:“就是每天早晨这‘一眼’便成了父亲心里的‘定心丸’,老爸每天最期待看到的就是崔主任的笑容……”
在崔主任的精心治疗与不断的鼓励之下,袁女士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心情也由多云转晴了。
袁女士说,有时因忙于工作,她无法前往医院护理父亲,病房只有老母亲一个人陪护,急需做一些检查的时候,崔主任和胸心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都会亲自上阵,帮助她的父亲推轮椅,披好衣服……袁女士说,这一切带给他们全家人无尽的温暖。
现在,袁女士的父亲早已康复出院,袁女士受全家人的委托专程送来锦旗与感谢信。
尊敬的阜新矿总医院领导:
2020年7月11日,父亲因肺部恶性肿瘤来到阜新矿总医院胸外科住院,由于早年从事矿上下井工作导致他右侧骨盆粉碎性骨折,双肺像糠了的萝卜,自身肺不好,又兼有老慢支、肺气肿、肺结核等病症。胸外科主任崔贵了解到父亲病情后,术前安排他每天必须完成“作业”——爬楼梯、慢跑、深呼吸锻炼来给肺泡热身,提高心肺功能。
开始的时候,父亲有自己的主意,经常偷懒儿,我们做他的思想工作,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完不成?没关系!于是,崔主任特地安排一位医生在总院楼道与父亲陪跑,从1楼爬到16楼,一周下来,保证父亲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的到来。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本定的微创手术因胸腔粘连特别严重临时更改为开大刀口,手术难度增大,这对于68岁的老人来说真的是一个大考验,5个半小时的等待,终于成功切除右肺下叶3cm*4cm的肿瘤。
手术结束了,但真正的考验却才刚刚开始,因为糠了的肺加上大刀口恢复起来实在是太慢了,眼看着同一天手术的病友十天、半个月的都纷纷出院了,父亲的引流管却还是漏气,他开始有点灰心、烦躁和焦虑,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体重也跟着嗖嗖往下降……
崔主任一看这哪行啊,必须得给老人信心!考虑到术后修复可能是个持久战,崔主任每天早晨上班第一时间就到病房先看一眼父亲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才安心地去换工装。就是每天早晨这“一眼”成了父亲心里的“定心丸 ”,老爸每天也最期待看到崔主任的笑容,这是父亲在总院住院60多天精神状态一直非常好的主要原因。有时候,我在单位工作忙,脱不开身,病房只有老母亲一个人,急需上下楼做一些检查的时候,崔主任和科室里的大夫都会亲自上手,给父亲推轮椅、披好衣服,盖上毯子,什么东西放在哪,轻车熟路,仿佛是家人一般。
住院期间,崔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对父亲给予了亲人般的关怀,他说这些都是他们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做的。这句话温暖了我们全家人的心。
从前看大病,我和周围的朋友一般都会选择知名的大医院,这次因为疫情原因,外地就医只允许一个患者带一位陪护家属,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事实证明我们最后选择阜新矿总医院是正确的,不仅节省了我们的医疗费用,也让我们体会到总院高尚的医德医风,这里的医生和护士的敬业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和家人,不知道说多少句感谢能够表达我们的心意。
最后也祝全体医护人员在繁忙工作的同时也保重好身体,感谢白衣天使的守护,谢谢您们!
患者家属:袁女士
2020年11月17日
无论是锦旗还是感谢信,都是患者与家属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这不仅是对医生工作的支持,更是对医生的信任与期望。“做有品质的医疗,做有温度的医者”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阜新矿总医院人将会一如既往,将爱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时刻为阜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