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无论是生命地起始还是生命的终点,都和医院息息相关。而医者,不仅需要治愈伤痛,更需要温暖心灵。“服务是一场修行,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萍矿总医院广大员工践行“想方设法让每一位患者满意”的目标,在各自岗位上书写暖心华章。
医者弯下腰,患者站起来
一位80岁吴老伯,因外伤右侧股骨颈骨折在萍矿总医院骨二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他,术口敷料常常被粪便污染,骨二科的医护对他倍加关怀、勤加换药,在家人和医护的精心护理下,吴老伯在术后两天就能在家人的搀扶下起床走动。因家里路途遥远,家属不便照顾,在术后10天未拆线就选择了出院回家。
转眼,到了拆线的日子。吴老伯的家属在微信上和赖子云医师沟通了家里的难处,家住乡下路途遥远,老人不愿配合,经济也比较困难。赖医师在安慰了吴老伯及家属后,当即表示自己将上门为老人拆线。他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开车一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吴老伯家。连水都来不及喝,打开医疗包,就开始为吴老伯换药拆线。他弯下腰,轻轻地揭开了吴老伯的敷料,拿出器械,细心地开始拆线。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吴老伯,忘记很多人和事,但在赖医师拆线的时候竟十分配合,仿佛知道这位带着口罩,弯着腰的医者是在为他解除病痛。一旁看着的家属感动地说:“赖医师利用自己的时间这样来回奔波,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他甚至连路费都不肯收,遇到这样的医师,实在是我们的幸运!”
医者节约的每一秒,都是患者的希望
已经是半夜11了,导管室里灯火通明,萍矿总医院心内一科的汤建武主任身上穿着厚厚的铅衣,额头上的铅帽已被打湿。他深深地弯着腰,眼神专注,手上细致地操作着导丝,终于,在成功溶栓后,顺利地植入了一枚支架。心脏恢复了供血,71岁的刘阿姨感觉胸痛明显缓解。
这是汤主任今晚完成的第三台手术。在接到通知后,所有医护在15分钟内迅速到位。当120还在疾驰赶往医院的路上时,导管室已经做好了术前准备。只要患者一进入医院大门,开启绿色通道,而医护则会在最短时间完成准备开始手术,“在心内科,时间就是心肌,因为时间越久,坏死的心肌越多,而医者节约的每一秒,都是患者的希望。”汤主任这样说道。
用心守护,为爱坚守
在门诊一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提着一大包东西无助地站在人来人往的大厅。萍矿总医院患者服务中心的刘闽看到老人身边没有亲属,就走过去询问。老奶奶姓杨,是来办理住院的,因为不认识字,也不认识路,正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刘闽提起了老人的袋子,弯着腰搀扶着老人坐在了爱心座椅上,排队帮杨奶奶办理入院手续,并安置妥当后才离开。
她每天在工作之余,利用空余时间去来到杨奶奶的病房,为奶奶送上爱心餐,打水喂药。“感觉好一点吗?”“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拉近了医者与病患的距离,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在医患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杨奶奶在出院的时候,紧紧地握住刘闽的手“年纪大了就很怕出门,多亏有你,亲闺女都没有你这么贴心。”
古人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尽仙者不可为医”。弯下腰的医者,是为了让病患站起来;弯下腰的医者,是为了呵护生命的长度;弯下腰的医者,是为了让生活充满温暖。萍矿总医院坚持一切为了大众健康,用心温暖每一位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