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刚,阜新矿总医院骨外三科主任。作为阜新市重点专科的领头人之一,担任科主任12年来,朱宏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矢志不渝地投身医疗卫生事业。时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同仁和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日前,朱宏刚荣获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作为学科带头人,朱宏刚时刻以解除病患痛苦为己任,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历次矿难救治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12年来,朱宏刚带领骨三团队在阜新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对骨科并发症的治疗经验丰富,特别是对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缺损等疑难病例治疗经验颇丰,受到百姓的高度认可。朱宏刚和全体骨三科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秉承“大医博爱,天道酬勤”为医者的精神真谛,始终将患者冷暖记挂心间。他们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业务做精做强,追求骨科手术无禁区的最高境界,在医学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演绎了医患之间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潜心钻研 不知疲倦
2012年5月的一天,朱宏刚出专家门诊,遇到一位在美国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来总院复诊,是闭合复位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详细询问治疗过程,得知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负重,第三天可上下楼行走。再查看患者的切口,最长只有2cm的3处小伤口,愈合很好。朱宏刚之前去外地学习,也曾经了解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优势:小切口、微创、早期负重,对于不稳定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能避免钢板断裂和断钉的发生,并大大降低手术的复杂性。看到这个实例后,朱宏刚感到很震惊,总觉得国人体质不如欧美人,现在看是不成立的,总院的技术也不会比美国差。刚好手术室有PFNA器械,一直因为没有牵引床才没有开展这项手术。朱宏刚上网查阅数十篇关于这方面手术的论文和相关资料,虚心向国内知名专家请教。在没有牵引床的条件下,采用其他方法代替,第一例手术顺利成功完成,并且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床负重,第三天上下楼行走。
总院骨科目前已经熟练地开展该项手术1000余例,大大地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从开刀到缝合最短用时只有20分钟,平均30-40分钟。以前这类骨折采用其他方式手术用时要1-3小时。
心系患者 视患如亲
在实际工作中,朱宏刚为了患者的安危,甘愿承担风险。2014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钢板断裂的患者由门诊收入院。入院检查发现是艾滋病感染患者,一种恐惧的气氛立即笼罩着整个科室。这是总院第一例需要手术的艾滋病患者,并且手术很复杂。由于当时医院没有这方面的手术防护经验,所以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经济条件和护理条件受限,无法去上级医院治疗,于是患者决定放弃医治。
“由于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这样的手术以后一定还会遇到,不做永远没有经验,要勇敢地面对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朱宏刚马上请示院领导,说明情况,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决定为患者做手术。手术前,朱宏刚反复查找资料,请教上级医院的专家,并在时任副院长景凯的主持下,多次展开全院会诊。同时朱宏刚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传染病法,共同学习艾滋病患者围手术期防治知识,了解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科室的恐惧气氛没了,关爱气息浓厚了。
经过全院相关科室精心准备,由朱宏刚主刀,顺利地完成了这例特殊的手术。术后,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和关爱中,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学科建设 成果丰厚
朱宏刚带领骨外三科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的科研成果“开放植骨加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研究”、“不同组织条件下诱导膜的构建及其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荣获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朱宏刚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临床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和《医学与社会》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领路人强大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同事。骨三科全体医护人员精诚团结,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即使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他们多年如一日,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热情的服务态度真心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朱宏刚还以其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优秀典范形象。先后被授予“阜新市劳模”、“阜新市卫生系统第三届名医”、“阜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阜新市第八批优秀专家”、“阜新杰出科技工作者”、“阜新市优秀劳模示范岗”、“辽宁五一奖章”等荣誉称号。